50本日志写满“民生温度”!老兵变身社区治理的“破冰者”

50本日志写满“民生温度”!老兵变身社区治理的“破冰者”

时间: 2025-08-13 16:42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老赵又来巡网格啦?”正在楼下乘凉的王大爷笑着打招呼。

6月27日,在大荔县北郊社区的巷道里,一辆“小黄车”穿梭而过……骑车人是大荔县北郊社区党总支书记赵栓虎,黄色马甲上“小网格大情怀”的字样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巷口那堆建筑垃圾今早刚清走,您瞧着还顺心不?”赵栓虎停下车,翻开笔记本打对号:“得空我再去趟物业那,叮嘱他们保持好。”这份对社区事务的精细把控,很难让人不联想起他曾在西藏军区雪域高原上的军旅岁月。

1987年入伍的赵栓虎,在西藏军区服役16年,从排长到副营长,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被授予“优秀基层带兵人”称号。他于2002年退役,2019年他扛起北郊社区党总支书记的重任,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军旅本色融入社区治理,用“小黄车+黄马甲”的奔波身影,在25个小区、2.5万居民的复杂辖区里,织就了一张充满温情的民生服务网。

社区治理的“破冰者”,创新机制破解民生难题

“我刚来的时候,这个社区是全县有名的‘烂摊子’。”赵栓虎站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公示栏前,指着墙上的前后对比图感慨。2019年的北郊社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矛盾纠纷时有发生。面对这块“硬骨头”,他带着10名社区工作人员用半年时间走访了约8000户居民,2万多步的日均行走轨迹,在北郊社区的地图上绘出了密密麻麻的民情坐标。

针对社区面积大、人口多的特点,2019年赵栓虎通过“小黄车+黄马甲”的工作模式,给每位工作人员配备小黄车,车身统一喷涂“北郊社区服务车”标识。“以前上门服务靠走,现在骑车5分钟就到,居民远远看见黄马甲就知道我们来了。”社区工作人员李芸说。这套“移动服务站”让办事效率提升95%,居民戏称“小黄车一到,难题全消”。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2023年赵栓虎还创办了“老赵说事”调解议事机制。每周四的社区会议室里,长条桌旁坐满了带着各种诉求的居民。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三官一律”进社区,通过“倾听、记录、研判、办理、反馈”五步流程,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针对隆发花园小区供暖不足问题,他协调县住建局、热力公司开了6场联席会,最终通过了“热力管道并联改造”方案,让居民温暖过冬。截至目前,“老赵说事”已开展60余次,解决各类难题30件,调处纠纷100余件。

居民心中的“主心骨”,50多本日志写满“民生温度”

“6月23日:6:50中考考点值守,7:30社区卫生清扫……”赵栓虎翻开2025年第3本工作日志,纸页上记满了家长里短。从2019年到任至今,他累计写下50多本日志,大到社区改造规划,小到独居老人的用药提醒,字字句句都是对居民的承诺。

2023年8月,大荔印象小区外墙瓷片脱落,小区党支部书记唐六保在“说事会”上忧心忡忡:“去年6号楼装了防护网,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赵栓虎当场拍板:“必须彻底翻新!”他积极争取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使小区在国庆后启动施工。2024年,教苑小区改造期间,部分居民因停水停电阻挠施工,他带着施工方逐户解释,在现场搭起“临时议事棚”,用3天时间敲定解决方案。“赵书记的办法总比困难多。”老党员张大爷竖起大拇指,“他口袋里永远装着居民的电话本,半夜接到居民的求助电话是常事。”

脱下军装23年,赵栓虎始终记得部队“把小爱化大爱”的教诲。退役后,赵栓虎在创业期间,资助了5名贫困学生从小学读到大学,给留守儿童送去万余件衣物、文具;担任社区党总支书记后,又牵头成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每月为孤寡老人上门理发、体检。2021年,他获评大荔县“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如今的北郊社区,绿树成荫、设施齐全,成为“市级文明社区”。傍晚的社区文化广场上,赵栓虎常被居民拉着唠家常,有人问他:“您咋把社区管得这么好?”他总是摸摸口袋,那里装着最新的民情记录:“部队教我守国门,现在我守家门,都是一样的责任。”

在社区治理的新蓝图上,赵栓虎将继续书写“为人民服务”的忠诚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