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渭城:四个“立足”,稳步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
去年以来,渭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工作目标,科学施策、狠抓落实,不断提升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能力水平,退役军人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不断增强。
立足“部站”融合,夯实服务基础
探索基层武装与退役军人工作“融合+共建”服务模式,在文汇路街道开展部站融合试点工作。促进阵地融合,按照基层人武部“三库一室”和退役军人服务站“五有”标准,列支20余万元改造建设工作阵地。推动人员融合,整合部、站工作人员,选优配强工作队伍,开展系统性业务培训,提升工作能力。深化职能融合,将武装和退役军人工作的45项职责任务整合成四大板块22项业务,制定闭环工作流程图,实行“四清楚”管理,全面统筹衔接现役保障、退役服务、双拥共建三大职能,实现从入伍到退役全周期有效衔接和闭环服务管理。
立足四色管理,拓展服务渠道
全面推行“退役军人事务四色管理”,贯通政策“最先一公里”和落实“最后一公里”。
“红色暖心计划”——保障优惠政策和优待权益高质量落实,足额发放各类优待抚恤补助、补贴和双拥资金,加大三级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帮扶力度。
“金色阳光计划”——提供长效化、全链条就业创业扶持,搭建跨区域就业对口平台,2023年承办市级退役士兵返乡欢迎仪式暨岗位推介活动1场,组织辖区专场招聘会5场、开展“直播带岗”1次,发布推送招聘信息70余条,达成就业意向626人,成功承办2023年退役军人军属就业服务季启动仪式暨咸阳·泰州专场招聘会。
“蓝色培育计划”——引导退役军人、军属参与社会治理,设立社区“老班长”工作室,组建退役军人事务网评员工作队伍,全区有47人当选社区“两委”委员,4人被聘为社区网格员。
“绿色反哺计划”——鼓励退役军人支持地方建设,建立退役军人公益队伍,服务党建宣教、社区公益、安保维稳、扶贫帮困、医疗健康、应急救援、法律援助7大领域,全区现有在册退役军人志愿者700余人。
立足双拥共建,浓厚服务氛围
坚持巩固和发扬双拥传统,搭建部队需求和地方保障力量衔接平台。开设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专栏,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3所,省级“军地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示范点”2个;打造了双拥共建示范街和双拥广场各1个,建成全省首家“国防教育园”;授牌退役军人健康服务定点医院1个、拥军商场5家、军人驿站5家、双拥影院1家、拥军景点1个、双拥共建教育基地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3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与驻渭部队结成双拥“对子”。高效率协调解决军属工作随调和军人子女入学、入托问题。区财政列支专项资金维修改造驻区武警中队和区人武部营院、营房,设置300米的军营氛围文化墙,推动部队规范化提升建设。
立足舆论引导,凝聚服务共识
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邀请抗美援朝“老英雄”到部队做事迹报告,到区国防教育中心参加爱国主义活动,赓续红色血脉;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辟专区集中展示辖区特等、一等战功功臣,推广英模事迹;推荐获评全省“最美退役军人”1人,征集全市“寻找身边的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人物26人,承办全省“学思想·颂英烈”英烈事迹巡回宣讲咸阳站活动等,树立退役军人榜样,让尊重退役军人、尊崇军人职业成为社会共识。
持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定期慰问辖区驻军部队、消防救援大队,走访烈士遗属、参战老兵、军休干部、伤残军人、边海防官兵家属等,军地联合庆送军人立功喜报,常态化悬挂“光荣之家”荣誉牌。扎实推动烈士褒扬纪念工作,“全周期”开展退役军人去世悼念,迁葬烈士孙秦山遗体至咸阳革命烈士陵园,营造关心关爱英雄模范的社会导向。
下一步,渭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将更深层次的总结提炼和挖掘退役军人工作形式,进一步探索用好“部站融合”“四色管理”方面的新经验,不断加强双拥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力,高效率办好部队、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操心事、烦心事,强化使命担当,使“国防绿”“英烈红”颜色更艳、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