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汉滨:为兵服务中续写光荣——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纪实
六载乘风破浪,六载春华秋实。
近年来,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树牢“双拥强国、双拥利军、双拥兴区、双拥惠民”理念,聚焦解决好“后路后院后代”问题、优化驻地和社会环境、促进军民融合“三后两环一融合”,立足区域红色资源优势、双拥工作优势、经济发展优势,以高站位、高标准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主动作为、倍增追赶、合作发展,在新时代为兵服务的赛道上跑出“汉滨速度、汉滨效率、汉滨质量”。
“让这些老英雄快乐过节”
八一前夕,汉滨区大地炎炎夏日,高温难耐。酷热的天气,并没有阻挡住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走访慰问老兵的步伐。
“马上八一,就是趁‘八一’建军节前夕,将党和政府对退役军人的关爱送上门,让这些老英雄快乐过节。”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李君说。
7月31日,居住在新城街道兴安社区,97岁的抗美援朝女兵廖万苏家的门被轻轻叩开。廖万苏于1949年12月应征入伍,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担任卫生科文化教员,1964年从部队转业后,一直扎根基层教育事业。
“这么热的天,还惦记着我们一家,太感谢了!”见到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廖万苏一家喜出望外。因多次上门热心服务,这家人早把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视同亲人。
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将印有“感谢您为祖国做出的贡献”信封的慰问金递给廖万苏的时候,廖万苏已经泪流满面。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
家住江北街道的百岁抗战老兵吴文次是个“乐天派”。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走进家里时,他正在看新闻。
不等工作人员坐下来,吴文次激动地拉着工作人员的手,开始给工作人员讲战场上的精彩故事。
“看见敌机时我并没有急着开枪,先是屏住呼吸瞄准,等敌机靠近了我一梭子子弹打出去……”吴文次讲起故事来,仿佛又回到了昔日的战场。
廖万苏、吴文次只是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走访慰问抗战老兵、抗美援朝老兵的缩影……
据介绍,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以来,主动作为,勇于担责,对于退役军人的摸排实行了全覆盖,真正为这些退役军人解决不少难题。通过建档立卡,进行大数据管理,让这些为保卫国家作出贡献的退役军人,及时享受到政策“红利”。
“这里永远是退役军人的家”
“军人是崇高的职业,是值得尊重的群体,我以能服务这个群体为荣,这里永远是退役军人的家。”这是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杨少林在挂在嘴边的话。长期以来,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坚持在“精”和“细”上做文章,主动作为,用心用情为退役军人提供“一站式”服务,从“心”出发,帮助解决退役军人操心事、烦心事,办好“分内事”。
一个港湾,让退役军人有“家”的归属感。
“每年两季退伍的军人,我们都会召开座谈会,进行适应性培训,尊重每一个退役军人,让退役军人也同样成为社会尊重的人,不能是参军入伍时热热闹闹,退役返乡时冷冷清清。”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安置创业和军休管理股股长王华鑫说。
“要把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建设成退役军人、军属的避风港。”秉持这样的信念,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
退役军人服务站如何更好地为老兵服务?汉滨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李峰对此颇有心得。他认为,首先要做到“让老兵愿意来”,其次要做到“主动走到老兵身边去”。为了“让老兵愿意来”,从全区开始打造“退役军人服务站”起,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指导参与各基层服务站规划、协调,按照“军味十足、兵至如归”的建设理念,在全区确定了12个退役军人服务站作为示范创建标杆,以点带面,推动27个镇(街道)服务站建设。
对于退役军人来说,就业问题是最关键的。近年来,摸清辖区退役军人就业底数,建立信息数据库,全面掌握大家的就业创业需求。每年组织辖区企业开展退役军人招聘会,并推出相关培训课程;同时引导他们履行社会责任,参与村级建设,推荐退役军人优秀党员列为村“两委”班子后备干部予以培养。另外,针对一些有创业意愿的退役军人,协助做好创业项目搭桥服务工作。
为更好地服务退役军人,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推进“区、镇、村”三级联动管理机制,为退役军人建档“织网”、用心“编网”、办事“造网”,打造“小网格+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新模式,打通退役军人政策落实和服务保障的“最后一公里”。
“为退役军人打造了一个个温馨的‘家’。除牵头组建区、镇、村三级联络机制,我们还通过开设老兵之家、退役军人运动会、发布立功军人荣誉榜等多元化宣传,凝聚‘兵’心士气。”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杨少林说。
“让退役军人退而有为”
退役军人是一支忠诚担当的队伍,如何发挥好这支队伍的模范作用,是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一直在思考与探索。
近年来,在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引领下,由退役军人陈业发起组织成立的汉滨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陆续在汉滨区内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我为烈士碑文描金描红”"、联合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开展“国防教育宣讲”等系列活动,退役军人陈业也荣获“安康好人”荣誉称号。
“我们通过退役军人开展系列活动,把军人的优良作风,传承到下一代中去,根植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李君说。
“掌握企业的用工需求,了解每个人的就业需求,并在企业和个人之间进行双向推介,让他们都能找到满意的岗位。”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常态化开展“我为企业来招工”就业推介活动,助推退役军人就业。
来自张滩镇王湾村29岁的王乐,自2018年退伍之后,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多渠道联系,得知永利精工集团上海宝钢项目招聘退役军人,及时进行牵线搭桥,王乐成功入职永利精工集团上海宝钢项目,现在提拔为内外检验生产线组长,工资能够达到10000元。
“得亏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牵线搭桥,才能让我找到固定的工作,有了工作,生活更有奔头了。”王乐高兴地说。自2022年8月起,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向永利精工集团上海宝钢项目推荐就业51人次,现有在岗稳定就业33人。“我们通过和本地、外地企业长期保持密切联系,做到岗位信息、人才信息双向推介、实时推介。通过精准助力,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有用的人’。”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胡庆峰说。
“让现役军人‘满’有荣誉感”
“感谢你们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儿子,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为家乡争光,向光荣的军属致敬!”这是6月18日,汉滨区主要领导与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一行,带着立功喜报,来到荣立二等功的现役军人陈志学家中,为其母亲送去立功喜报、慰问金的一幕。
只要在部队立功,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班子,都会亲自与军地领导将立功喜报送到每一个立功军人家里。
“军人在部队立功,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家乡父老乡亲的荣誉,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将这份喜讯送达,让现役军人‘满’有荣誉感。”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拥军优抚和褒扬纪念股股长赵伟说。
军功章凝聚着战士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也包含着一个个在背后默默支持的军属家庭。身披红花,手捧喜报,军属们难掩喜悦和自豪。
每逢春节、八一等重要节日,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走访慰问现役军人家属,为他们送上节日的问候,询问家属的身体情况、家庭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诉求,让现役军人家属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强军人军属的自豪感与荣誉感。
“我们不仅仅将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也将全力做好现役军人家属的各项服务保障,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让现役军人在部队无后顾之忧,安心服役。”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杨少林说。“未来,汉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继续深化服务,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也将鼓励更多的退役军人投身到各行各业,为汉滨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老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