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泾阳:绘就双拥新图景 赓续军民鱼水情
近日,咸阳市爱国拥军促进会第一届会员大会暨成立大会隆重召开,泾阳县军创企业代表、联盟单位在大会中成功当选重要职务。作为曾见证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和八路军改编、承载深厚红色基因的热土,泾阳县始终以创新思维突破传统模式,用多元化举措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让“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在这片土地上焕发新活力。
铸魂:思想引领与红色传承双向赋能
泾阳县将“铸魂”作为双拥工作的根基,以思想引领凝聚退役军人共识,以红色传承厚植全民拥军情怀。
精准化思想引领。通过定制化培训、常态化关爱传递、志愿化服务参与、典型化事迹挖掘四大举措,将思想工作延伸至退役军人生活、工作各场景,着力培塑信念坚定、爱国奉献、奋发有为的新时代退役军人形象,让尊崇与担当成为退役军人的精神底色。
沉浸式红色教育。深挖“新四军发祥地”的红色资源,建成缅怀厅并打造市级党史教育基地,为军民提供感悟红色历史的实体阵地;组织编撰《英烈谱》,开展“红色故事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宣讲活动,让鲜活的革命事迹成为激励年轻一代爱国拥军的精神源泉,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暖心:政策落地与服务保障双向发力
泾阳县坚持“以兵为本”,用“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和“精准高效”的服务保障,切实解决军人军属“急难愁盼”,让尊崇落到实处。
政策兑现不打折扣。严格落实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等政策,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以硬核保障让军人家庭“安心”;针对困难退役军人,启动关爱基金精准帮扶,一对一解决生活难题,让“拥军优属”从口号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
服务保障提质增效。开展常态化走访活动,通过定期陪伴、生活帮扶等贴心服务,让老兵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升级一卡通医疗报销平台,实现政策咨询、业务办理“一网通办”。首次对20名老战士开展优抚对象集中休疗活动,让退役老兵感受尊崇,放松身心。
赋能:就业安置与练兵备战双向支撑
泾阳县聚焦军人“后路、后院、后代”问题,既为退役军人铺就就业创业通途,也为现役军人筑牢后方保障防线,实现“强军”与“兴军”同频共振。
畅通退役军人就业渠道。转变传统安置思路,强化就业观、择业观引导,主动对接企业开发岗位资源,累计开展招聘活动8场,挖掘岗位8000个,帮助116余名退役军人实现稳定就业;今年针对15名转业士官,开展交通巡逻、大气污染防治等一线实操培训,同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其快速适应地方工作。
筑牢现役军人后方防线。积极向上级申请资金,改善部队训练生活设施,为练兵备战提供硬件支持;建立“军属需求清单”,先后为为7名现役军人配偶解决随迁随调,为16名军人子女协调解决入学问题,用“解民忧”的实际行动打造国防建设“最暖大后方”,让军人安心服役、建功军营。
拓面:社会参与与品牌打造双向联动
泾阳县打破“政府单打独斗”模式,撬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同时打造特色拥军品牌,让双拥工作融入社会肌理、走进群众生活。
推动社会力量“齐拥军”。举行拥军示范单位、门店集中授牌仪式,签订双拥战略合作协议,覆盖餐饮、金融、车辆检测等民生领域,推动“优先优惠”服务走进军民日常生活场景;联合司法、公安部门,深入军营开展法律宣讲、防诈骗宣传等活动,增强官兵法律意识与维权能力,为军营筑牢法治防线。携手爱心企业向辖区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家庭开展送关爱活动。
打造退役军人“好品牌”。充分发挥退役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势,组织其组建志愿者队伍,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巡查、社区“学雷锋”服务等公益活动;高考期间设立“迷彩护考岗”,提供应急送考、物资补给等保障服务,以实际行动展现退役军人的奉献担当,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初心如磐,军民同心;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新起点,泾阳县将继续以红色基因为根、以创新举措为翼,持续深化多元化双拥路径,不断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为实现强国强军目标、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凝聚起磅礴的军民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