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富平:三项举措铸忠诚 “兵字号”品牌促发展

渭南富平:三项举措铸忠诚 “兵字号”品牌促发展

时间: 2025-10-14 14:49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近年来,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围绕“红色教育”“红色服务”和“红色保障”三项举措,不断丰富红色教育形式,拓宽红色服务功能,提升红色保障能力,退役军人红色传承先行试点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立退役军人“红色教育”机制,锤炼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发挥红色优势抓教育。编撰《富平红色故事》《富平大事记略》《富平红色记忆》等史料文献8本,《习仲勋的故事》《红色旋律》《红色梦想》校本教材3本,形成本土化教育素材库;组建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红色传承宣讲团”“英模报告团”,培养“小小红色讲解员”;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五进活动(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200余场,覆盖干部群众5万余人次。

选树先进典型立标杆。选树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省市级模范退役军人等各级先进典型23人,老兵王忠贵“信仰拐杖”事迹成为思政教育典范;聚焦富平红色事迹、模范人物,拍摄《赓续红色血脉奋进新征程》红色专题宣传片,展现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精神风貌;开展“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融通红色资源建阵地。改造提升八路军120师抗日誓师纪念地、米家窑地下交通站、富平县烈士陵园等红色遗址,新建关中革命纪念馆、富平军史馆和富平县公共实训基地等5处核心教育阵地,拓展服务保障功能,配备专职讲解员,形成有价值、有特色的现场教学点,构建覆盖党史全周期的红色教育体系。

建立退役军人“红色服务”品牌,打造一心为民的先锋模范

打造“兵”字号红色服务团。选任退役军人106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兵支书”35人,成为乡村振兴骨干力量;培育城南热力、惠泽制衣等军创企业52家,“兵专家”“兵厂长”86名,凝聚社会拥军合力;扶持富果家庭农场董事长张养联、陕西丰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焦高锋等一批“兵模范”,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打造“兵”字号红色训练营。积极对接省发展改革委争取项目建设资金支持,打造集就业创业、红色传承、国防教育为一体的富平县公共实训基地,开展民兵集训、退役军人技能培训60批次8000余人次;同步建成“军创孵化基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一条街”,推动就业创业提质增效。

打造“兵”字号红色志愿队。建立县、镇、村三级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27支,在传承红色基因、助力文明实践、服务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开展为80岁以上老兵发放军装、拍摄老兵宣传片等“圆梦老兵·红星闪耀”活动200余次,先后入选全国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全国“戎耀家园·暖心邻里”退役军人守护家园志愿服务项目。

建立退役军人“红色保障”模式,巩固拥军爱民的良好环境

打造红色保障“暖心站”。投入300余万元对县、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实施标准化建设,建成全国示范型服务站2个、镇级标杆型服务站8个、村级示范点10个,建设常规型服务站189个,形成以县级中心为支点、示范站为骨架、常规站为脉络的三级退役军人服务网络。创新设立“红色传承室”“退役军人联姻站”,开设拥军超市,推动服务从“有”向“优”升级。

推出红色保障“定心策”。依托退役军人优待证推出医疗、文旅等8类65项“优待清单”。联合社会力量提供专属就业、消费优惠服务,惠及退役军人万余人次;建成军创孵化基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一条街,成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加入拥军队伍,推出更多拥军优待服务和优惠项目。

搭建红色保障“连心桥”。建成双拥共建一条街、双拥主题公园、双拥文化广场等宣教地标。持续开展立功喜报庆送和“情系边海防”拥军活动,为524名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庆送喜报,慰问183个边海防官兵家庭,连续两年为全县1.34万余名退役军人及烈士遗属办理意外伤害保险,2025年富平县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县”;退役军人保障设施建设持续增强,富平县军休所成功创建“四星级军休机构”,富平县烈士陵园被评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渭南市优抚医院项目成功落地富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