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富平:建设公共实训基地 打造退役军人服务新标杆
近日,陕西省退役军人创业培训班第十二期暨“兵支书”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在富平县公共实训基地圆满落幕。此次培训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该基地已具备高标准、专业化的实训服务保障能力,成为退役军人职业技能提升的新平台。
基地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占地50余亩,于2024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作为首个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主导建设的综合性实训基地,紧紧围绕退役军人服务与红色基因传承两大核心定位展开工作。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地聚焦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支持、红色基因传承、国防教育普及和研学实践融合四大功能,致力于为退役军人提供全链条、多层次服务,全力打造新时代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的样板工程。
自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富平县公共实训基地已陆续承办多类重要活动,涵盖民兵集训、新兵役前训练、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党建团建、研学实践及红色教育等多个领域,累计接待超过5万人次。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充分彰显了基地在资源整合与服务供给方面的综合实力。
“退役军人服务退役军人”模式是基地运营的突出亮点。各培训板块均由退役军人团队主导,从体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课程,处处体现战友情谊与互助精神。例如,基地与县消防救援大队及消防员储备基地合作共建的退役军人消防技能培训区,已累计培训专业消防员120余名,其中90%为退役军人,实现了“结业即就业”的高效转化。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培训实效,也强化了红色精神传承,形成了“红色精神”与“就业创业”双向赋能的有效机制。
富平县作为人口大县、兵员大县,退役军人数量较多,就业创业需求迫切。为了更好地服务退役军人,公共实训基地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在硬件设施方面,配备了现代化的培训教室、实训场地及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可满足不同类型培训与活动的专业化需求。在内容建设上,基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开设面向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技能培训课程,也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国防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项目,通过系统化课程与多元化活动,构建起“教学—实训—生活”一体化布局,持续拓展服务边界,提升综合效能。
基地还积极整合周边资源,与东邻在建的渭南市优抚医院形成协同发展之势。该医院总投资7500万元,预计2026年建成投用,届时将为区域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康养服务,进一步强化基地综合服务能力,完善服务链条。
作为红色传承示范区的主阵地,富平县公共实训基地持续提升红色保障能力,拓宽红色服务功能,创新红色教育形式。基地定期组织红色故事宣讲、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等活动,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近年来,全县参军报名人数逐年攀升,立功受奖人数位居全省前列,红色传承的社会参与度持续扩大,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基地还注重培养红色传承人,通过系统培训与实践锻炼,培育了大批退役军人骨干,他们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富平县公共实训基地将继续深化“退役军人服务退役军人”的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模式,立足退役军人实际需求,整合政府、企业及社会资源,推动形成退役军人服务、教育培训与就业创业衔接的有效机制,努力为退役军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