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860名“兵支书”建功乡村振兴新战场
“农旅一体化是罗仙村的发展方向,我们将依托现有的产业来助力乡村振兴,做到产业兴旺,助力村民致富增收。”近日,在安顺市西秀区东关街道罗仙村“鱼菜共生”基地里,该村党支部书记伍平信心满满地说。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2021年9月,伍平来到罗仙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后,便在产业上下功夫,大力打造生态农业产业,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在伍平的带领下,罗仙村道路整洁美观,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在安顺各地,像伍平这样的“兵支书”目前共有860名。他们卸下戎装,扎根基层再建新功。截至目前,安顺市共创建6个“兵支书”示范引领乡(镇)、32个“兵支书”示范引领村。
2018年,安顺市大力整合军地资源,积极探索“平台引领、军地联育、政策激励、建功立业”的工作机制,创建了全国首个“新时代军地实践中心”,为退役军人开辟人生第二战场。2020年,全国退役军人村干部决战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交流会在安顺召开,“兵支书”工作经验在全国各地全面推开。
为推动安顺市深化拓展“兵支书”经验工作,2022年以来,安顺市持续做好兵支书“选、育、管、用、待”等环节工作,结合退役军人建档立卡工作,进一步摸清安顺市退役军人底数,建立“退役军人示范引领台账”,深化“兵支书”工作在农业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作用发挥。
同时,安顺还将“兵支书”经验拓展到“兵经理”“兵校长”“兵队长”“兵专家”体系建设中,在全市范围内筛选了一批优秀退役军人企业家,聚集社会要素资源对退役军人企业家进行重点培育;组织、引导优秀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担任辖区内中小学校的“兵校长”,定期开设党史知识、国防知识公开课,传承红色基因;以“兵队长”为纽带,将村级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与公安机关“一村一警务助理”、政法综治工作力量等形成合力,在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进一步排查各行各业中的“兵专家”,建立专家库,为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