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东营区“五破五促”续写老兵就业创业新荣光
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深挖退役军人人力资源富矿,不断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主动送资金、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送服务上门,努力增强退役军人的核心竞争力,鼓励退役军人积极投身经济发展,引导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累计帮助2000余名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形成了黄河三角洲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特色品牌。
精准纾困,打破资金瓶颈促企业发展。与税务、金融、工商部门构建支持退役军人创业协调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动态掌握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贷款贴息和税收减免等情况,确保费用减免、税收优惠等优惠政策落地落实,累计为退役军人经营主体减免税费1000余万元。最大限度释放创业贷款政策红利, 通过微信工作群、短信、 宣传页、镇(街道) 退役军人服务站服务窗口进行广泛宣传, 建立基金发放“联合审查——主动服务—跟踪监管”全链条闭环管理服务模式,共发放创业贷款319笔、共计7834.9万元,贴息66.46万元,实际贴息进度100%,成为“贷”动退役军人创业新引擎。
信息共享,打破供需矛盾促就业提升。打通岗位供给侧和招聘需求侧壁垒,解决老兵就业创业难题,建立企事业单位用工需求台账,依托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体系,收集区内退役军人就业岗位500余个,开发公益岗60个,将就业招聘信息及时精准推送给退役军人。截至目前,累计发布招聘信息1.3万余条,提供就业岗位903个,向区内企事业单位“一对一”“点对点”推荐56名退役军人就业。充分发挥基层服务站作用,通过走访、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退役军人就业意愿,建立就业需求台账,做好就业资源对接,实现登记一人、服务一人。
授人以渔,打破“本领恐慌”促素质强化。建立专门服务退役军人的多层次、宽领域就业创业培训体系。根据退役军人自身特长、就业培训意愿和市场用工需求,整合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专业培训机构等16家教育培训机构,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型退役军人教培体系,实现学历教育、适应性培训、就业创业培训及其他专业培训协同推进、均衡发展。截至目前,已培训716人次,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采取集中教学、实训结合的方式,帮助退役军人尽早掌握一技之长,鼓励培训机构推荐就业岗位,实现“参训即入职、上学即就业”。
筑巢引凤,打破资源孤岛促抱团成长。打造专门为退役军人服务的就业创业园区,探索“市区两级共建、油地军共享、第三方运营”的合作运营模式,打造集就业招聘、学习培训、创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共有入驻企业48家,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导师20余名,参与开展“秋季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退役军人专题双选会”等活动20余场,累计服务2.3万余人次,打造萌芽期、春苗期、紫藤期、青松期、云杉期五级孵化服务体系。围绕本区本市特色产业,扶持建立军创产业链,培育孵化“链主型”“雁长型”“总部型”军创企业,引导上下游配套军创企业入链发展,目前已建立石油化工、安保服务等军创产业链3条,孵化军创企业80余家。
头雁带动,打破发展困境促示范引领。培育退役军人产业带头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退役军人养殖户赵龙在养殖过程中存在缺乏行业经验和专业养殖技术等问题,东营区为其联系中国海洋大学专家,帮助其建立海产品工厂化养殖模式,引进工厂化养殖尾水循环处理、环保生态无公害养殖技术,创造效益2000余万元,带动村民就业创业150余人。实现“创业一人、带动一方、影响一批”。充分发挥“兵支书”在就业创业中的先锋作用,引导“兵支书”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举办“兵支书”座谈会、示范培训会10余场,增强“领头雁”队伍的带头致富本领,共有174名退役军人担任“兵支书”“兵委员”,创办村集体企业42家,营造老兵投身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