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河东区:“六做六促”新模式 深化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积极探索做好“进、赏、创、听、谈、阅”六字文章,促进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联动、燃动、悦动、灵动、互动、流动”新模式,有效促进全区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建设,实现退役军人融入社会的良好转型。
做好“进”字文章促“联动”。依托河东区红色资源优势,“联动”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高标准打造退役军人思想教育基地。其中,由河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打造的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展陈室是全市首家以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展室,共计投资260余万元,展出优秀退役军人企业家28人、优秀转业军人42人、先进事迹照片186幅,现已成为辖区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依托各“联动”教育基地,以镇(街道)为单位,定期组织兵支书、先进典型人物、优抚对象等进基地开展参观学习教育,同时把进基地学习纳入新兵入伍仪式、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的必修课程。选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18名讲解员兼任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员,带领退役军人参观党性教育展、退役军人思想教育展、保密展、廉政文化展及陈毅、张云逸等革命前辈旧居等,以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战争中的典型故事等符合退役军人特殊群体的教育内容为主,实现教育模式从通用型到针对型的转型。去年以来,共组织开展进基地参观活动30余次,通过系列学习教育,现场感受沂蒙人民在革命斗争中与我们党和军队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神,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退役军人中更好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做好“赏”字文章促“燃动”。作为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河东区把沉浸式情景小剧作为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载体,按照《临沂市推广沉浸式情景小剧创作演出实施方案》统一部署要求,充分利用陈毅旧居、张云逸旧居等场馆,通过场地改造、场景布置、情景演绎,打造“沉浸式”情景小剧,并发动退役军人参与到小剧的创作和演出中来。目前,已开发《老兵》《叔侄英烈》《河湾情》等革命题材情景小剧3部,其中《老兵》于2022年荣获“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一等奖。河东区通过组织退役军人观赏革命题材情景小剧这种全新“燃动”的教育方式,用近距离的实景、实人,带领退役军人亲身走进历史、感受历史,观看者身心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感情迸发、气氛热烈,切实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实现教育模式从无到有的突破。目前已累计组织退役军人观赏革命题材情景小剧8000余人次,其中仅《老兵》观看人数就达到5000余人次。
做好“创”字文章促“悦动”。“兵心永向党,前进有方向,兵心永向党,实现大梦想……”28句182字的歌词、洪亮而整齐的声音,唱出了退役军人对党和国家的无限热爱与忠诚,也唱出了他们继续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与决心。河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聘请专业团队,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创作歌曲《兵心永向党》,积极引导退役军人重温军队文化,在唱响主旋律中引领退役军人自觉增强忠诚意识和奉献精神,凝聚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共鸣和行动自觉,激发退役军人永葆军人本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目前,《兵心永向党》学唱人数已达到3000余人次。通过学一首军歌,带领退役军人重温在部队合唱军歌的生活,让思想教育活动“悦动”起来,在退役军人心中留下直接的印记,思想教育的仪式感、参与感显著增强,实现教育模式从播放欣赏到学唱实践的有力跃升。
做好“听”字文章促“灵动”。河东区深入挖掘辖区红色资源,开发了《重温党的百年保密历史,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粟裕大将的荣耀与创伤》《战火下的坚守》《河湾情深》《沂蒙小英雄高亭光》等10余堂微党课,极大丰富了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马扎课堂”这种“灵动”形式,为退役军人上一堂微党课,用较短的时间,以“小切口”引导退役军人感悟“大道理”,通过“马扎课堂”,不仅带给退役军人重回部队的氛围感和思想启发,还引发许多共鸣,潜移默化教育引导退役军人听党话、跟党走,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强教育的渗透力、感染力,实现教育模式从讲大道理到以小见大的拓展。聆听一堂“微党课”,如沐一场及时雨。“这堂保密党课内容丰富,十分及时,我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在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中,难免会涉及敏感信息,保守军事秘密,是退役军人终身的责任和义务,感谢政府对我们退役军人的关心。”2023年4月5日,参加临沂市2023年春季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的退役士兵王玉玺,在上完保密党课后由衷地发出感慨。
做好“谈”字文章促“互动”。每逢现场参观学习结束,第一时间及时组织退役军人围坐在一起,引导退役军人敞开心扉,以“互动”模式交流体会、畅谈感悟,让刚刚结束的学习教育以“鲜活、可口”的味道,走进退役军人心底。退役军人结合自己的军旅经历,讲讲自己的人生感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交流学习成果,产生思想碰撞,进一步凝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目标。来自河东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退役军人王凤祥在交流互动中说:“作为新时代的退役军人,我们要发扬老一辈革命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拼搏精神,在工作中攻坚克难,拼搏进取,担当作为,在为退役军人服务的过程中做到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努力提升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我是汤头街道的一名工作人员,虽然脱下军装、转换工作,但一直保持无悔的忠诚、不变的初心。作为一名‘80后’,我还要继续扎根基层,砥砺前行!”汤头街道退役军人杜晓晖在活动中这样说。通过这种“互动”讲述的形式,在感悟交流中达到完善自己、教育他人的效果,增强教育的互动性,实现教育模式从聆听到讲述的转变。
做好“阅”字文章促“流动”。为进一步丰富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持续推进教育向广度深度拓展延伸,根据省委《关于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加强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要求,结合河东区实际,制作了《河东区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读本》,将英雄模范人物事迹、《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及优抚、安置、就业创业政策等内容汇编成册,打造退役军人捧在手上的展馆。通过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乡村、到偏远地区等活动,将读本第一时间送到退役军人手中,供退役军人随时查看、阅读。通过开展“便携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思想政治教育“流动”起来,传遍全城、走遍乡村,增强教育的覆盖面,实现教育模式从请进来到送上门的延伸。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已经成功组织了3000余名退役军人参与“六做六促”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广大退役军人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取得了显著的思想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