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拥军路,师燕创立“红嫂服务队”,做战士们的“兵妈妈”

32年拥军路,师燕创立“红嫂服务队”,做战士们的“兵妈妈”

时间: 2020-11-30 01:41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12月4日的全省双拥模范城(县、区)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一个让黄陵驻军战士熟悉而又温暖的名字出现在了表彰名单上。黄陵县文明办退休干部、红嫂拥军志愿者协会会长师燕荣获了陕西省爱国拥军模范个人。她用美丽的心灵、真挚的情感、不懈的坚持呵护着军中战士,成为战士心中最喜爱的红嫂。

说起师燕的拥军历史已经有32年了,那时她还是一位年轻的军嫂,由榆林市清涧县文工团调入黄陵县文明办。她的拥军行动就缘于1988年和黄陵县武警中队做邻居开始。武警战士的一言一行常常感动着她,鼓舞着她,更催生了她执着的拥军信念。在她看来,军人不仅是保家卫国的先锋和勇士,是时代最可爱的人,更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把战士们当做家人 




每年“八一节”前后,师燕总会个人出钱为每位战士送一份慰问品,或是鞋垫、背心、床单,或是皮手套、雨伞……三十多年来从未间断。每逢传统节日,师燕首先想到的还是战士,她为他们包饺子、包粽子、做烙饼、做菜盒、送月饼,做他们喜欢的饭菜,想方设法改善战士的生活。

特别是每年的除夕之夜,师燕一家总要提前吃年夜饭,饭后就匆忙赶往军营给战士们包饺子一起过年。师燕不仅自己为战士们做好事做实事,还动员全家人一起参与。师燕的婆婆、丈夫、儿子、女儿也都是热心人,他们默默地支持着师燕的拥军工作,并成了她日后工作的坚强后盾。

师燕说:“当时有一位指导员是我的陕北老乡,有时候战士病了,有什么思想情绪了,指导员可能处理不了,就把战士们带到我家。来了以后,我和婆婆就帮忙做做战士们的思想工作,有的战士生病了,他们也会给做上一碗面条让战士们吃,让战士们感觉到家的温暖。”

 



点滴照顾温暖人心 




为了方便战士缝补衣服,师燕搬出了她十多年不用的缝纫机,义务为战士们缝补衣服,还利用空闲时间为他们办工资卡、领工资、交电话费、转账等等,只要师燕能做到的她总会有求必应,她时常说,哪怕自己的事不办,也不能把战士的事误了。武警中队一位战士因病做手术,又是师燕从始至终跑前跑后帮着照顾,直到康复。

2018年,中队有位战士因训练不甚造成腿部严重骨折,正常生活无法自理,是师燕把战士接到自己家中,从吃到行到上卫生间全方位照顾了57天 。期间,师燕克服了家务繁忙等种种困难,从洗衣、做饭、理发、洗头、倒便盆事事都精心伺候。虽然是普通的战士,可在师燕的眼里就是自己的孩子,这一切让中队领导和战士感动不已。




凝聚力量奉献爱心 




为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拥军事业,2009年5月师燕组建了“红嫂拥军志愿者服务队”。2013年4月她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了“红嫂拥军志愿者协会”,会员由原来的10多人,发展到50多人。

师燕还利用自家的房子,作为协会的活动场所,举办拥军专栏,自制拥军相册、展板,开办了“军人服务社”,为夜班下哨战士们提供便餐服务。之后,还多次组织红嫂志愿者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先后举办各种演出40多场,与战士联欢演出20场,参加演出人员500多人次,开展“书法进军营活动”12次。

2018年3月10日,师燕带领协会40多人赴驻黄陵县的甘肃平凉森林消防大队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有的为战士洗衣服、有的教战士缝补衣服,有的为战士包饺子,有的和战士拉家常.....红嫂们还为战士带来了家乡的水果,场面好热闹。晚饭后,他们一起进行互动联欢,现场始终洋溢着热烈、激动和快乐,雷鸣般的掌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我是一名军嫂,对军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爱军营,更爱那些可爱活泼的小战士,每当我看到战士们辛苦执勤,艰苦训练,为保护一方平安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来到了黄陵,我就在想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比如缝缝补补、洗洗涮涮,让他们在异地他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只要能为战士和部队实实在在做些实事、好事,这才是最重要的。”

2020年,在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的防疫战中,师燕积极倡议红嫂志愿者开展捐献活动,在她的倡议下,红嫂会员们积极响应,一天内捐款就达2300元。随后,师燕用捐款购买了方便面、奶茶、火腿肠等慰问品,同红嫂们一起送到了河西社区及高阳社区一线值班人员手里,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温暖,为打赢这场新冠阻击战贡献力量。

在师燕的带领下,黄陵的双拥活动内容也日趋丰富,形式多样,影响也越来越大,传递正能量、热心公益事业的人也越来越多,师燕和她的姐妹们不仅使自己的个人价值得以体现,同时也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时期的强军梦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千千万万的红嫂将是奏响新时代强军乐章中必不可缺的音符。对于师燕来说,做战士的贴心人是她的快乐也是她的幸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