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您分享】伟大长征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党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党史故事,陕西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在微信公众平台和门户网站同步开辟《党史百年 与您分享》专栏,分设学史金句、党史微课、党史日历、为民办事等板块内容,带领大家回顾党的历史,重温光辉历程,引领带动全省退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工作者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本期推出:伟大长征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党史微课
本期主讲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 高中华
本讲内容要点
长征为什么能够成功?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后,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问大家,谁使得长征胜利的呢?明确讲,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设想的。
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
长征行程漫漫,没有坚定的信仰是走不下这条路的。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15天用于打仗,200多天用于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中央红军平均每天一个遭遇战,击溃国民党军队数百个团。出发时,中央红军8.6万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3到4位战士壮烈牺牲,大约每12人中只有1人到达陕北。长征途中,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而他们的年龄平均不到30岁。因为有了信仰,他们才能过雪山、过草地,过腊子口,用脚板走下长征路。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长征行程远,中央红军走了二万五千里。加上红十五军团、红二、红六军团、四方面军,整个部队共行程六万五千里。长征历时长,从1934年10月离开江西于都,到1936年10月三军会师,长达两年时间。长征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战争史上、人类文明史上也极为罕见。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长征途中,不仅有雪山、草地,还有不同的认识分歧。我们怎样独立自主走完长征?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军事问题,不实事求是,就是失败。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挽救战士的生命。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长征走的是高山峻岭,渡的是大河险滩,过的是草地荒原。每一个行程,每一次突围,每一场战斗,中国共产党都站在全局出发,最终赢得了胜利。长征精神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智慧。长征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领导下的一盘大棋。时间越久远,历史越悠远,这盘大棋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就更加凸显。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没有人民的支持是走不下来的。长征途中,沿线的贵州、四川等省有不少当地群众加入红军队伍。虽然前路漫漫,但是这些群众心里明白,跟着红军走就有希望。
最后升华为一句话: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这也是长征胜利的最关键所在。
党史日历
1936年4月6日,毛泽东和彭德怀复电王以哲并转张学良。电报说:敝方代表周恩来偕李克农依约于八日赴肤施(即延安)与张学良会商救国大计。双方会谈之问题,敝方拟定为:(一)停止一切内战,全国军队不分红白一致抗日救国问题。(二)全国红军集中河北,首先抵御日本帝国主义迈进问题。(三)组织国防政府、抗日联军具体步骤及其政纲问题。(四)联合苏联及先派代表赴莫斯科问题。(五)贵我双方订立互不侵犯及经济通商初步协定问题。九日夜,周恩来与张学良在肤施教堂内举行会谈,就上述五项问题达成初步共识。张学良提出希望争取与蒋介石合作抗日,周恩来表示愿将这一意见带回去慎重研究。